top of page
課堂互動
  • 1. 甚麼是言語治療?
    言語治療是針對說話、語言理解、聲音、溝通及吞嚥困難的專業評估與訓練,由言語治療師提供。適用對象包括嬰幼兒、學童、成年人及長者。
  • 2. 言語治療是否只適合兒童?
    並不是。雖然兒童是常見的服務對象,但成人如中風、頭頸癌、柏金遜症、腦退化或因手術影響溝通及吞嚥的患者,亦可透過言語治療改善功能。
  • 3. 在甚麼情況下應該考慮尋求言語治療?
    當孩子在以下情況持續出現困難,建議盡早評估: 發音不清,只有家人聽得懂; 與同齡兒童相比,遲遲未能開口說話或只說單字詞; 表達不完整句子或詞彙不足; 理解指令困難; 成人則包括: 中風後說話含糊、失語、吞嚥困難等狀況。​ 發聲容易感到疲倦;聲線沙啞 長者開始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
  • 4. 言語治療會包括哪些訓練?
    內容視個案需要而定,可包括: 發音糾正及口肌訓練; 詞彙及語法表達訓練; 語音理解及社交溝通訓練; 吞嚥訓練、飲食質地調整建議; 替代溝通工具訓練(AAC)
  • 5. 如何確定我的小朋友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?
    香港語言治療師會根據本地及國際發展里程標準,配合專業評估工具,例如香港兒童口語(粵語)能力量表 (HKCOLAS)、香港粵語發音測試 (HKCAT)、香港學前兒童口語(粵 語)能力測試 (TOPOL)、香港粵語詞彙理解測驗 (HKCRVT) 等 ,判斷是否屬於發音障礙、語言遲緩或發展性語言障礙(DLD)。
  • 6. 需要醫生轉介才可以見言語治療師嗎?
    如果打算使用醫管局、社署資助學前康復服務或未來需索償保險,需要醫生轉介信才可。 但私營言語治療服務一般可直接聯絡言語治療師預約評估,毋須轉介信。
  • 7. 言語治療是否等同「口齒伶俐訓練」?
    不是。言語治療重點不在「講得快/口才訓練」,而是針對實際的溝通障礙作出專業診斷與處理,例如語法結構、發音清晰度、理解能力等。
  • 8. 我的長者吞東西時容易嗆喉,可以找言語治療師幫忙嗎?
    可以。言語治療師會進行吞嚥能力評估,並提供合適的飲食建議(如:進食糊餐、使用凝固粉加稠流質等)、姿勢指導及吞嚥訓練,減少誤吸風險。
  • 9. 治療效果可以維持嗎?會不會一停就退步?
    治療效果一般可以維持,但需視乎孩子或病人會否有新的挑戰或長期病患,例如:學業/社交上的需求增加、再次中風或患上漸進性衰退疾病等。 言語治療的療效與持續訓練及家長/照顧者的配合有著密切的關係。 大部分情況下,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與持續刺激,才可長遠鞏固成效,減低復發或退步機會。
  • 10. 家長或照顧者在言語治療中有甚麼角色?
    家長和照顧者在言語治療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他們的積極參與對於治療效果至關重要。​ 日常練習:​在治療師的指導下,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進行溝通練習,例如透過遊戲、閱讀故事書或日常對話,鞏固治療內容。​ 觀察與反饋:​家長能夠觀察孩子在家中的表現,並將觀察到的情況反饋給治療師,協助調整治療計劃。​ 建立支持環境:創造一個鼓勵溝通的家庭環境,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支持,有助於提升他們的溝通信心。​ 透過家長和照顧者的積極參與,言語治療的效果將更為顯著,並有助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應用所學技能。​
bottom of page